milan体育官网app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2025-11-18
产品中心
milan体育官网app:天峻县:代表建言织就高原幸福路
来源:milan体育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5-11-18 19:36:14
米兰体育官网网址是什么:

  日,本刊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就被天峻浓郁的族文化和草原特色所吸引。

  在天峻县织合玛乡、新源镇,这里的牧民和村民纷纷向记者吐露心声:人大代表的建言让草原变美了,农业转型了,农牧民致富了。织合玛乡人大代表建言帮助成立了民族服饰加工厂,设法帮助牧民就业脱贫;新源镇人大代表推动成立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大力推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了牧民收入增加、生态保护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多赢局面。百姓身边人大代表的积极建言,为高原带来了发展动力与活力,更激发了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他们正奔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上!

  “我愿意将我的手艺传授下去,让乡上更多的人发家致富。”见到记者,盘坐在黑帐篷里的洛巴露出灿烂的笑容。织合玛乡人大代表洛巴是一名48岁的藏族妇女,在布满字母的白色T恤外,洛巴身着枣红色藏族传统服饰,领口点缀的金色花朵让她看上去充满活力。

  除去人大代表和牧民的身份,洛巴还是织合玛乡民族服饰加工厂的一名裁缝。2012年,出于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和传承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考虑,洛巴与乡上其他几位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在织合玛乡成立民族服饰加工厂。这项建议很快得到乡政府的重视,并分别于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扶贫资金、浙江援青资金共计1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经过两年的建设,服饰加工厂已于今年7月开始试营业。

  9月8日,走进位于织合玛乡中心街边的服饰加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商品展示区,一面墙上整齐地摆挂着八九件男款藏袍,有棉麻、粗布质地的,也有羊毛填里的,颜色以褐色、藏青色为主;另一面墙上则挂满了各色经幡和各种骑马用具。洛巴向我们介绍,作为本地人常常使用的消耗品,经幡是服饰加工厂的基本的产品和重要经济来源,可以为刚刚起步的服饰加工厂带来必需的员工工资保障。有了销售经幡的稳定收入,厂里的民族服装和手工艺编制品的生产销售才能持续,经营也才能实现良性发展。穿过展示间旁的员工休息间,再往里走便进入一个约三四十平方米的操作间,里面摆放着几台缝纫机、经幡操作加工台以及由5根木棍撑起的传统编织架。操作间中,一位藏族汉子正在缝纫机前缝制藏袍内里,一位藏族妇女则弯腰在编织架上一条一条地编制黑白相间的束马带。

  从洛巴的口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加工厂内共有5名员工,都是藏族传统手工艺能人,他们在乡上的经济条件处于中等水平。作为加工厂第一批员工,他们来这里工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加多的乡上对藏族传统服饰有兴趣的年轻人或贫困户加入加工厂。洛巴希望在将手艺传承给这些年轻人和贫困户的同时,推动工厂的发展,为牧民们开创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织合玛乡人大主席甘孝成和记者说,织合玛乡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能达到9800元,如果除去这中间还包括的人均每年4000多元的草原补贴,织合玛乡牧民的收入其实就是偏低的。因此,如何有效扶贫和转移草原上的富裕劳动力,实现牧民创业增收和勤劳致富、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是现在全乡最关心的头等大事。相较于之前直接将扶贫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上,如今通过设立工厂、吸纳贫困户就业是一种“造血式”的产业扶贫,不仅仅可以解决很多困难户的经济问题,还能让藏族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一举多得。此外,织合玛乡的人大代表们还通过积极建言成立哈达厂,推动解决当地人的就业脱贫问题。

  9月的高原已经寒冷,妇女们都已穿上毛衣并围上鲜艳的头巾以御寒。行走在织合玛乡中心街,记者看到安装了太阳能和风能装置的路灯沿街笔直挺立,路的两旁是已经实施完工的牧民安居点,红顶的房子整齐排列,与不远处的草原和高山相互呼应,路灯和房子一下让草原变得温暖了。织合玛乡乡长鲍海勇说,织合玛乡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纯牧业乡,全乡总人口1559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8%。正是在乡人大代表的积极建言和共同参与下,这些牧民安居点顺利完工,极大改善了牧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受到了牧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安居工程真正办成了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

  走进中心街不远处的织合玛乡寄宿制小学,记者看到五星红旗在学校高高飘扬,新修的塑胶篮球场也已开始使用,活泼可爱的学前班和小学1至3年级的孩子们在爱心厨房吃营养餐。眼睛乌黑、脸蛋黑红、牙齿洁白的达日措吉是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她害羞地小声和记者说,“我很喜欢上学,爱读书!”织合玛乡副乡长尕玛扎西和记者说,能够保留乡寄宿制小学,方便牧民孩子上学,这里面有说不完的人大代表爱心为民的故事。原来,在确定乡寄宿制小学撤并去留的过程中,乡人大主席团和乡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在人大代表和村社干部大会上征求学生家长和群众意见。结合乡寄宿学校方便牧民子女上学,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便于家长照顾等真实的情况,人大代表在天峻县人代会上提交了保留乡寄宿学校1至3年级的意见,在全县教育布局调整中,织合玛乡寄宿制小学得以保留,受到了牧民的一致好评。

  9月9日,本刊记者离开织合玛乡,来到天峻县新源镇。新源镇党委书记达洛告诉采访组,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前牧民依靠传统养殖业收入非常低。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好政策,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充分的发挥作用,带领牧民们发展现代牧业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牧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2014年年底,全镇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剔除草畜平衡生态补助金4043.7元后达到11926元,比2013年增长16.1%。这是一组相当亮丽的数据,也是了不起的成绩单。

  谈到发展和牧民收入,谈到人大代表的作用,就必须提及梅陇村。从天峻县城往东20公里,就是梅陇村。2014年新源镇牧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梅陇村,达到1.99万元。而几年前,梅陇村是新源镇最贫穷的乡村。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梅陇村趟出了一条适合高原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这一发展模式被冠为“梅陇”模式闻名青海省内。在大家眼里,梅陇村从最穷到最富的华丽转身,牧民从手头拮据到宽裕,有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也有乡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

  梅陇村党支部书记吉措扎西是新源镇人大代表,一直参与推动梅陇村发展专业合作社。他向采访组回忆,过去由于人口增加,超载放牧,牧民们不仅没有增收,反而导致草场破坏严重,甚至退化。2008年,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草畜平衡,梅陇村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发展专业合作社。

  但是,刚开始推进专业合作社很难。因为牧民们担心将自有草场、牲畜入股专业合作社后效益不好,都不愿意合作。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人大代表和村干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吉措扎西和村里其他人大代表、村干部仔细地了解牧民们想法后,就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对大家说为什么成立合作社,好处在哪里。

  大量的工作凝聚着代表们的辛勤汗水。2008年5月,在吉措扎西和村里其他人大代表、村干部的带头入股之下,全村48户牧民家庭,有41户以草场、牲畜入股合作社,交由专门的放牧人员管理。剩下7户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要求先观望,三年后根据合作社效益情况再确定是不是加入。

  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困难重重。因没有经验,专业合作社于当年5月份成立,而入股的母羊已经在3月产下羔羊,因此导致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没有收入,拿什么来给村民分红?对此,吉措扎西和村里其他人大代表、村干部拿出了对策,一方面如实向牧民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卖掉部分股本用以分红。最后,合作社卖出1600只母羊获得23.3万元,给牧民分红。第二年,入股的母羊产下了羔羊,经过合作社放牧人员的科学放养,出栏率非常高,当年实现盈利。

  在入股的牧民当中,少部分牧民因贫穷没有牲畜入股,仅是草场入股,因而分红有限。针对这一情况,吉措扎西等人大代表客观反映情况,争取镇政府支持。新源镇党委、镇政府格外的重视,遂整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资金38万元,购买和整合后备优良生产母羊900只,按每户225只的标准分配给4户贫困户作为生产资料进行扶贫,225只母羊所产羔羊归贫困户所有,并引导贫困牧民将其中所产羔羊的50%,入股合作社,防止再度返贫。第二年后,900只生产母羊重新分配给其他4户贫困户,以此类推,逐渐实现整村脱贫。

  看到分红效益后,梅陇村7户养殖大户于2011年加入到专业合作社。2015年,梅陇村牧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2万元。这与2008年的4200多元相比,牧民的人均纯收入翻了好几番。关键是,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后,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牧民们还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在梅陇村的带动下,新源镇其他村的人大代表纷纷带领牧民们发展专业合作社,并建议镇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新源镇人大主席索忠东向记者表示,现在人大代表年年都会提出与专业合作社相关的建议。镇人大从本镇实际出发,围绕全镇发展大局,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积极督促政府加快牧区产业化调整步伐,重点培育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及牧区群众致富奔小康。